我对生活一直报以敬畏之心,所以对于创作而言,我一点也不敢欺骗它。平凡的生活需要艺术的点染,而艺术的灵感也要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寻点燃灵感的火种。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朴素而美好的事物,所以我希望用画笔尽其所能的把它描绘出来。对我来说,写实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更适合些,这大抵和我的性子有关,我亦觉得这样的艺术方式能和自己的灵魂靠的更近一些吧。
作品《晒夏》描绘的是夏天晌午一处水果摊的画面:胖男人坐在摩托车上酣睡着,他的嘴巴微张,似乎在打着呼噜;老板娘并没有闲着,而是在张罗着卖水果;小女孩对水果似乎不太感兴趣,在妈妈怀里把玩着樱桃小丸子的玩偶……我画这幅画的初衷就是在平凡中发现真,在朴素中创造美。创作中,我借鉴了西画的素描造型和平面构成将之和传统工笔画的手法融合在一起。唐代人物画博大的意蕴和丰健的造型令我心驰神往,创作中我基于传统程式语言的基础上我也试图创造出自己的绘画语言:人物造型上的用线我尽量往弧处画,因为弧线是有弹性的,有力度的,有生命的;再用线过程中,我更注重用笔的写意性。构图上,画面右上方的遮阳伞、搭在车上的帆布和最下面的水果筐串联起来呈一个纵势,水果摊呈横势,一纵一横使画面更具稳定性;人物安置在纵横之间大体成S型,使画面在稳定之中又富于变化。在刻画摩托车的时候我运用了施蜡的技法,增强了摩托车的质感。但是塑造质感之于还是要有工笔画的质量,所以有质感也要往“平”里画,平中取质。葡萄和甜瓜的刻画起初心里是没数的,毕竟这是第一次画瓜果。我用了传统没骨画中撞粉的技法,最后的效果还算可以。画面整体呈一个绿色调,使人们在炎炎夏日感受到凉意。我认为夏日的燥热和清凉并没有什么矛盾,当你热的时候自然会选择树荫或有影子的地方,这是人之常情,即便没有风,也会倍感清爽,喝瓶北冰洋的汽水那才叫一个痛快!
在人物形象上我着力刻画胖男人和妇女的背影:经年累月的日晒风吹呈现在他的脸上,我用山水画中皴的技法对其进行刻画以增强厚重感。 顾恺之认为眼睛是“传神”最关键的地方,我并不这么认为。眼睛对于人物传神来说虽然很重要但未必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一个深沉的背影,一个举手投足的动作亦能达到传神的效果。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对父亲的面部特征一点也没有描写,而是对父亲的背影做了深入的刻画,质朴之中流露着深情,把父亲对儿子的爱体现的淋漓尽致,这难道不传神吗?何家英先生的工笔人物画《山地》也没有描绘人物的面部,而是把老者劳作的形象定格下来,老者坚实的脊背用精熟的线条描绘,老者背影象征着庞大的中国农民群体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比起眼睛的传神不是更深刻、更传神吗?我虽然没有对妇女五官进行过多的描绘,但从妇女的背影中就能看出这是一位淳朴、健康的中国女性形象。年轻女孩扫码付款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时代性。远处老大爷的形象我突出中国画“藏”的特点,让画面更有趣味。
总之,用真诚的态度面对生活、体味生活,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营造出自己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