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彩·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
《美丽乡村·幸福小康》创作感言
作者:李英建

我的家乡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沂蒙革命老区。20多年前,我身背画夹来到了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经多年打拼,绘画艺术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家乡有我的亲人,有我的乡愁和思恋。这些年尤其是近几年来,党的富民政策使我的家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尤其是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回家探亲、考察、参观、写生的机会而逐步增多,给我视觉冲击最大的是家乡在全面实现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父老乡亲在物质和文化生活 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踏上乡土,映入眼帘的总是耸立的小楼,停放的轿车、(摩托车、电动车)崭新的健身器材,新装的空调、暖气、太阳能、光伏发电、密布的摄像头,高档的衣物,金灿灿的玉米囤子……这些衣食住行之物无不汇集成美丽乡村、幸福小康的动人图景,无不折射出乡村振兴的历史画面;漫步街巷,乡亲们写在脸上的笑意,无不折射出他们心中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也成为了我眼中、心中和脑中挥之不去的靓丽风景线。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心中升腾起创作的热情、欲望和灵感,不由得按下了像机的快门,支起了绘画的画架,拿起画笔写生起来……这也是此番创作的初心和初衷,也是我创作的源泉。

在获得大量第一手反映家乡新面貌的摄影、写生素材后,我坚持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静下心来,再次支起我的画架,潜心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注重传统现代的结合,重点突出一个“新”字,用画作表达乡村振兴后的新气象、新变化。在创作题材中,选择了装有摄像头、太阳能光伏、空调和暖气、小康门球场和现代人使用的设施,还选择了传统大门前停放的轿车,小二层楼上晒放的玉米囤等,直观地反映了乡村自然清新的变化,折射出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时代价值。在创作色调上,坚持以黑白灰为主,强调写实,但注重色彩对比,有的既画天空蓝、又画中国红,从而形成视觉冲击力,呈现出乡村振兴后的新农村,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由此不仅反映了家乡的自然清新的生态美,使环境景观与生活化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升华为精神层面的艺术享受。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此番创作我选择了我的家乡为视角和缩影,通过我的画笔来表现我国在全面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下所呈现出的新变化,新气象和新业绩,以此来讴歌党、讴歌时代、讴歌人民、从而较好地体现党的期盼、人民的期盼、画家的期盼的统一。此番创作的实践,使我体会到画家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植根于人民中间,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吃得下苦,潜心创作,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作品。

当然,毕竟时间仓促,本人水平有限,作品定有不足之处,恳请业界同行和挚友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小贴士:作品所蕴藏的魅力,还是请您到展览现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