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绘画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尤其以宋代时期的绘画成就显著,这个时期的作品既有富贵之气又有静谧之美,既注重空间的处理又注重意境的营造,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既有“敷色明艳、笔法缜密”的院体之繁,也有“不取工细、意似便己”的写意之简,它能够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我创作的工笔重彩画作品《千里江山之春、夏、秋、冬》正是受了到这幅传世佳作的启发而创作完成的。如何将传统的精粹和现代的思想结合起来,这是很多艺术家苦苦思索的问题,艺术界的前辈很早就提出古为今用、西为中用,但真正做起来并非易事,首先,我们不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客观的认识,还要研究西方的绘画理念,其次,艺术家的使命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写照,毕竟我们生活在当下、我们的观点和想法认知都离不开现实的生活,只有将传统与时代进行深层的融合,才能够表达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文化际遇。进入不惑之年,经历了这些年的思考与沉淀,逐渐清晰了自己的艺术观与价值观,对于艺术创作的思考,不再仅仅只考虑单纯的技法、材料、构图及风格层面的问题,更多考虑的是作品要表达什么的问题,是作品所要承载的深度思考以及艺术家对社会的使命感的问题。
创作此系列作品有三点考虑: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追求以传统关照创新,将传统的艺术形态与现代的思想观念相融合,在创作上做到思想先行并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并置与比较。
第二、是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及社会问题进行客观认识及反思。
第三、在构图上,我希望打破传统的构图模式,这是一种新语境的设置,将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提炼,删繁就简,画面追求一种极简而静谧的格调,背景与主体--自然山水与人造盆景两种不同形态的山水相望、相视,一浓一淡,一真一假,以对话的方式形成冲突与比较,给观众更多遐想的空间;在色彩方面,采用中国最传统的设色方法,既追求色彩的美感,又要有中国画的诗意与意境,所以,色彩不宜过于丰富和艳丽;在绘画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中国最古老的绘画材料---矿物颜料及绢本,这些材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将传统以一种间接的形式呈现于画面,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够让每一个观者在感受古韵的静谧之美时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理念和思想。也正是因为这些思想性的存在,让作品原本静谧、安然的属性被赋予了一种深沉的意味。